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日益頻繁的跨地域流動正深刻改變著傳統的人地關系。個體生存狀態在自由與安全間不斷搖擺:一方面對市場、經濟的重視以及自由觀念的追求驅使個體意欲脫離固有原生組織,走向更為開放的社會;另一方面不完善的社會福利體制以及傳統文化觀念迫使個體依然有賴于傳統血緣、親緣、地緣關系的庇護。雖然日益開放的現代社會中理性主義、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個體的假象無法遮蔽人對社交和集體的渴望。為回應這種渴望,旅遊學者將人類社會劃分為日常生活世界與旅遊世界,旅遊體驗被定義為,旅遊者對個體自由和身心愉悅的渴求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內在動機,旅遊體驗研究對此進行了諸多探索並產生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流動性背景下,旅遊實踐解構了遊客日常生活與旅遊世界的二元對立和界限,旅遊越來越不再獨立于日常生活之外,而是與其他各種類型的流動形式交織起來成為一種日常實踐。大眾旅遊的興起預示著旅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作為旅遊活動主體的遊客可以借助交通工具基于任何動機在隨機選擇的目的地間任意切換,讓身體在“脫域”和“在場”間交替體驗。雖然遊客在目的地的時間短暫,但在自我放逐的精神之旅中,短暫而偶然的身體在場將對反思性遊客的日常生活及人生軌蹟產生持續的影響,成為他們實現個體主體性回歸的契機。
同時,旅遊已成為一種自目的性的慣常活動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日常生活世界與旅遊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為獲得自我體驗而旅遊成為一種時尚;對內在價值的追求遠大于可獲得的外在惠益;相較于對客觀物質世界的需求,具有共和效應的情感部落比可能產生零和效應的純景觀體驗更具吸引力。因此,在慣常與非慣常的二元性弱化的高強度流動社會,更為開放的非結構性視角的透視顯得尤為迫切。旅遊這一流動和多元交織情境,需要自我與他者、己群與他群的互動反觀,需要旅遊世界與日常生活世界的同時關照,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需要一種跨學科、跨地域、跨人群、跨主客的共同體視角,以期弱化以往強調異地體驗的遊客中心主義和結構主義色彩。
因而,旅遊體驗研究理應關注具有內在有機結構或邏輯的消費性社區或群體,關注可感觸的共通情感產生的聯接作用以及交織的集體主義、自目的性和非理性(集體情感)因素。為此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共同體可以提供新的理論視角,旅遊體驗不單可以從個體的旅遊者自身切入,還可從集體主義和關系主義視角進行解讀。共同體描述的是一種人與人、人與物及人與環境間聯系的狀態,這種聯系可能是傳統的血緣、親緣、地緣聯結,也是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契約、價值共享;既包括實在的物理聯系,也涵蓋了虛擬空間的組織形式;既可建立在理性認知基礎上,又著眼于情感上的交融共情。
基于此,以共同體作為核心概念,以個體-群體、日常生活世界-旅遊世界為坐標軸,將旅遊體驗劃分為4個象限(圖1):象限I旅遊世界的群體體驗包括旅程中的集體凝視、共睦態體驗等,需要基于旅遊者參與群體互動以實現;象限Ⅱ旅遊世界的個體體驗主要指旅遊者的主動創造和個人感受,強調旅遊者基于不同旅遊情境的能動性體驗實踐;象限Ⅲ生活世界的個體體驗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身體內化的具有意義的部分,是個體主觀感受和客觀世界互動的結果;象限Ⅳ生活世界的群體體驗更多體現為普遍的價值觀以及規則約束金年會app下載官網,是時間的沉澱、空間的形塑和成員的智慧創造。旅遊體驗共同體將研究視角從關注旅遊世界到兼顧日常生活世界,再到旅遊世界與日常生活世界的一體化認知。通過關注旅遊流動過程中的社會建構現象,從而推動體驗研究的發展。在筆者的意識中,該共同體要素復雜,並非固態的,而是具有液態性和氣態性。雖然劃分了4個象限,但邊界也並非固定而是具有象限交織性。共同體概念內涵豐富,體驗理論也深奧繁復,在此所提出的“旅遊體驗共同體”僅為探索性嘗試,未來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第一,旅遊體驗不僅是旅遊者個體的能動過程,更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個體始終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個體經驗的有限性需要群體經驗加以補充,個體的旅遊體驗也必然受到群體體驗的影響。旅遊者的體驗形成在于其內在認知、情感和意志與外在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的互動,其貫穿旅遊歷時過程的預期體驗、在場體驗、追憶體驗3個階段。預期體驗產生于旅遊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一般社會價值觀作用于遊客的旅遊消費觀念。因此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旅遊目的地及經營者往往根據客源地市場分析對旅遊吸引物進行形象建構,並通過媒介進行廣泛傳播,建構旅遊者對旅遊世界的意象感知,引導其對媒介所敘說現實的再次建構。同時,個體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中的文化涵化和濡化,不斷對潛在旅遊者的認知進行形塑,幫助個體將外部有意義的規則和觀念內化、整合進自身經驗中,並將隨身體流動對旅遊世界的個體體驗產生更為持久的規訓和影響。這一階段中,基于日常生活經驗和“個體-媒介”互動,日常生活世界的群體體驗豐富了個體體驗,旅遊者圍繞不同的旅遊想象和對旅遊吸引物的“浪漫主義的凝視”形成他者缺席狀態下的想象共同體。
在場體驗階段,雖然個人體驗在“量”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但群體體驗決定了旅遊體驗的“質”。在人-物互動中,對景觀的集體凝視和共同關注會將個人體驗凝聚成集體體驗、個體凝結成情感部落,進而產生更大範圍的吸引力金年會app下載官網。例如處于西北邊界的白哈巴五號界碑之所以能成為旅遊者必到的邊境打卡點,內在動因是通過瞻仰界碑,個體旅遊者能融入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凝視共同體,國家認同和集體認同被喚起。在人-空間互動中,共享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偶然的實際邊界或物理邊界客觀上為心理邊界圈定了範圍,通過先鋒者的頻繁互動,一個虛擬的“我們”先驗存在,並吸引後來者加入。通常的青年旅舍的空間設計便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精致裝飾的公共空間塑造了旅客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人-人互動中,在場體驗給旅遊者提供了增強地理聯結和社會聯結的機會,其通過在同一時空共同參與旅遊活動產生地理和社會勾連,特別是在如火車旅遊、騎行旅遊等旅遊形式中,由于空間的封閉性或協作互助的高要求而使行動者體現出更多的社會性,亦更容易形成以共同興趣為基礎的共同體。這類共同體體驗的期望價值和滿意度也相應較高,具有成為一種相對穩定共同體的潛力,在旅程中或旅程後會持續存在較長時間。同時,旅遊的“反結構特征”能使不同背景、不同層次旅遊者之間處于平等、尊重的互動狀態,化解身份和地位帶來的結構性差異,實現旅遊體驗共睦態。這是一種具有較高條件要求的情境機制國家公園,是旅遊者在群體互動的旅遊情境中,依循于建構性程式,通過在場的角色扮演而達到的一種共鳴式移情體驗狀態。換言之,群體互動是旅遊體驗共睦態的必要條件金年會,。
旅遊體驗並非終止于旅程的結束,追憶階段同樣重要。如果說預期階段是旅遊者將群體經驗內化為個人經驗的過程,那麼追憶體驗階段是個人經驗外化為群體經驗的過程。旅遊者一方面可以通過回憶、聯想等心理過程,重塑自身的旅遊體驗;另一方面借助自身的社會網絡,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或者論壇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博客等媒介,向身邊親友圈或更廣闊的“網民”群體分享旅遊體驗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建構其他潛在旅遊者的預期體驗,形成以共享經驗為中心的虛擬或現實共同體。另外,旅遊體驗還可成為旅遊者的反思文本,幫助糾正文化誤讀和偏見,形成更正確的個人及群體認知。
第二,旅遊體驗不僅存在于旅遊全過程,其更是一種生命體驗,與人的生命過程具有共在性。無論是狄泰爾的生命哲學、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抑或杜威的實用主義,體驗指向活生生的生命、生活和存在,以流動、連續、系統的方式超越傳統的二元思維。旅遊體驗作為體驗的下位概念同樣具有這些特征。旅遊體驗不僅是內聚于自我的個人流動結果,更是融于內在與外在、連接當下與未來、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的動態連續過程。但以往對旅遊體驗的研究多注重單次旅遊,以一段旅程的開始和結束作為旅遊體驗的起點和終點,並基于“旅遊是一種奢侈品”的認知,對日常生活世界與旅遊世界作截然的二元劃分。而今,旅遊已經成為一種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表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與內容,旅遊體驗成為大眾生活的新常態。短時多次、多元深度等旅遊方式成為趨勢,旅遊者的旅遊經驗日益豐富且日常化金年會app下載官網。這一新常態要求我們脫離靜態視野,以流動的、跨時空的共同體視角看待旅遊現象。從時間維度來看,隨著流動頻次的增加,旅遊體驗便成為一個隨著個體旅遊經歷不斷豐富而不斷實踐“預期體驗-在場體驗-追憶體驗”循環的建構過程,貫穿旅遊者的整個生命歷程。“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旅程”,人不僅在旅遊體驗中經歷“神聖”與“世俗”的循環往復,而且在旅遊體驗塑造的各種共同體中成長金年會app下載官網、終老。在空間上,當旅遊體驗超越非慣常的“反結構性”回歸常態,客源地和目的地、日常生活世界和旅遊世界的二分律便被打破,一個超越地域的旅遊場被塑造,旅遊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在長期分割後再次走向了共通和融合,旅遊世界不再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對立面,而成為它的異域延伸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
第三,旅遊體驗不僅是高度主動的,也是被動的有限度的,是主客平等遵守遊戲規則的互構結果。一方面,旅遊者根據旅遊情境的不同形成了風格迥異的體驗方式;另一方面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旅遊並不允許個體的無限放縱,情境的存在往往預示著他者的涉入,旅遊者要想獲得某種旅遊體驗必須遵循供給方制定的規則。Pearce認為,有3類社會關系影響旅遊體驗:旅遊者和當地居民之間的互動,旅遊者和服務人員之間的互動,旅遊者之間的互動,前兩種是最直接、最主要的主客方和供需方之互動方式。就主客互動而言,實現良好的主客關系具有條件性:旅遊者和具有一定好客度的當地居民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通過親密的情感交互、共情體驗實現情感團結,通過主客雙向凝視或文化涵化,實現主客間的共建共享、同心同德。如果旅遊者自謂擁有消費權力,缺乏自律性的行為規制和道德反思,那麼就無法融入基于文化認同形成的主客共同體。換言之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只有在彼此結成共同體時,主人才會將真實的後台展現給遊客,真正滿足遊客的原真體驗需求。就旅遊者和服務人員的互動而言,雙方分別是處在同一表演舞台的“觀眾”和“演員”。雖然現代表演觀念中金年會,演員的“做戲”意識和觀眾的“看戲”意識都被弱化,表演成為一種交流,角色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被縮小,觀眾亦可成為表演的參與者,實現體驗和供給的同構;但是,舞台真實本身蘊涵著看與被看、真實與虛假的相互關系,只有“觀眾”和“演員”都默契地遵守並接受舞台的“劇本”,在“前台後台化”“後台前台化”過程中結成舞台共同體,傳統中“看”與“被看”的二元審美體驗才能被重塑,否則將面臨對方“拆穿”的“尷尬”境地金年會app下載官網。正如在西雙版納傣族園的“天天潑水節”中,只有當觀眾沉浸在由演員率先營造出的行為環境和氛圍情境中,旅遊者和表演者的心理才能相互浸染男的插曲女的下面菠蘿蜜APP下載,不僅使遊客獲得閾限體驗,員工也在參與中獲得類閾限體驗。
綜上所述,共同體視角對于傳統旅遊體驗模型的拓展在于:主體維度上,以往旅遊體驗被普遍認為是存在主義原真和遊客自我中心主義的,而旅遊的群體效應、部落性與社會建構性被忽略。事實上,旅遊體驗不僅是個體的主觀感受,也是一種“集體意識”,旅遊者體驗受到共同體的規訓和約束,只能在遵守集體規則的前提下實現個體有限的自主性金年會app下載官網。時間維度上,傳統旅遊體驗更多聚焦在小尺度上的某一旅遊進程中,而沒有將其置于更宏觀的生命歷程中進行探討,共同體視角下的旅遊體驗是一個具有系統性和全過程性的“大體驗”概念,貫穿人的整個生命歷程,是生命體驗的重要構成內容。另外,在對象範疇上,旅遊體驗模型不應僅僅強調主體(遊客)對客體(吸引物、目的地環境等)的能動、主動體驗,也應關注體驗中的社會關系與情境性因素,認識到旅遊體驗是主客方、供需方在社會大結構下的平等協商與互動的結果。